一、历史沿革
分析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化制药、生物资源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分析化学课程作为本专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从开设起就努力选用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
学校从1983年开始招生化学教育专业成高本专科生并开设《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本科生主要选用林树昌主编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教材;2005级-2009级普高专科生,主要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王彤、赵清泉主编)教材;2010级以后的普高本科生主要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合编的《分析化学》教材。
贵州师范学院的分析化学教学是在不断的科学的改革中前进的、提高的。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学时安排上。20世纪80年代,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内容为化学分析,含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其中定性分析部分详细介绍溶液金属离子的系统分析法,而定量分析部分详细介绍“四大滴定”、重量分析和可见吸光光度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仪器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在分析化学方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仪器分析单独设课,定性分析并入无机化学。
当前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主要由定量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及相应的实验课程组成。前者仍称为分析化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仪器分析是讲授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旨在让学生掌握各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学会用多种仪器获得数据,从中归纳总结,解决分析任务,获取各层次的信息。
二、发展思路
(一)加强基础,面向综合
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精读教材,认真备课,习题必会,实验必做)紧密结合,联系科研新成果讲授分析化学的方法原理和应用。
根据招收的专业特点,考虑到加强基础的需要,分析化学不再实行按类别教学,而是采用大平台授课方式,同时加强现代分析表征方法,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方面应用简介,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二)注重实践,面向社会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分析化学实验单独设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基本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阶段,使学生有宽厚、扎实的基本实验技能,有较强的实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竞争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坚持创新,面向未来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坚持教改,不断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考试方法,并加强教材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根据学科发展整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分析化学的知识体系。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基础、提高、综合、创新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的选修课等课外实践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