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硕士生导师
      •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团队
    • 人才培养
      • 专业设置
      • 人才培养方案
      • 实践教学
    • 党建思政
      • 组织架构
      • 基层党建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学术交流
      • 科研平台
    • 实验中心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员简介
      • 规章制度
      • 实验条件
    • 学科专业建设
      • 学科专业建设
      • 重点学科专业课程
    • 学团工会
      • 学团工作
      • 职工小家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评估认证
      • 政策法规
      • 专业认证
      • 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研究生
      • 规章政策
      • 培养工作
    •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从茶山调研产业,向农户宣讲服务

——化学与材料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九)

2025年07月16日 13:31  【阅读:】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高地,肩负着服务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2日,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化”雨润乡,“材”助兴邦实践团带着活动物资,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同心村,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村民开展入户惠民宣传宣讲,搭建起高校与乡村之间的“连心桥”,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茶山测土研产,科技赋能助振兴

抵达同心村后,在村支书和当地有名的茶厂厂长的带领下,一同前往村内的核心产业区——云雾缭绕的茶山。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漫山遍野的茶树映入眼帘,村支书指着连绵的茶园介绍:“这片茶山是村里的‘金叶子’,不仅撑起了茶厂的发展,更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茶山之上,团队首先对村支书展开深入采访。据介绍,同心村共有1300多户人家,特色农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村里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合办红心柚产业,共培育种植红心柚一百多亩,每亩种植45株,通过科学管理与市场对接,红心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随后,志愿者从茶厂田老板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我们家种茶有几十年了,以前就是小打小闹,产量和品质都上不去。”田老板回忆道,为突破瓶颈,2020年他专程从北京邀请茶叶专家前来指导,从品种改良、种植技术优化到病虫害防治,一步步攻克难题。如今,茶厂已形成稳定的生产体系,以云雾茶为特色,主打翠峰、毛峰等绿茶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最忙时一天能有600名村民务工,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200多万斤,春茶价格更是卖到了800-1000元一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茶厂厂长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听完产业介绍,志愿者立刻投入到专业实践中。结合化学与材料专业知识,大家在茶山上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位点进行土质检测:茶山脚下、茶树种植区,以及茶山周边土层。通过携带的便携式检测设备,现场得出数据:土壤pH值为6.2,湿度68%,温度23℃。这样的土壤酸碱度和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团队成员们也期望着茶厂的茶叶生长愈加喜人。

柚园析土提质,生态护航促增收

离开茶山,团队继续前往当地红心柚种植区。在这里,大家同样开展了土质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5.0,湿度75%,温度26℃。红心柚喜酸性土壤,此地pH值刚好符合其生长需求,加上充足的湿度,为柚子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社区入户宣惠,政策传暖聚民心

随后,团队下至村落开展入户宣讲。成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药品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过期药品处理和合理用药;结合近期典型案例,普及防诈骗技巧,告诫村民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转账;围绕日常饮食,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大家注意食材新鲜度和烹饪卫生;针对老年人群体,重点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知识。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发现不少家庭有在校学生,志愿者特意详细宣讲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项资助措施,一一耐心说明,确保家长们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失学。同时,团队还为村民们送上了食盐、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小小的物资承载着浓浓的关怀,也让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在实践中成长,为振兴献力量

返程时,志愿者虽略显疲惫,心中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此次同心村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课”,志愿者们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对乡村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团队中的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宝贵机会。在茶山和红心柚种植区的土质检测中,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变成了手中的检测数据,大家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价值。通过与村支书、茶厂老板的交流,成员们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也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创业者为乡村振兴付出的艰辛努力。

而入户宣讲活动,则让志愿者学会了如何用真诚沟通架起与村民之间的桥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大家不断调整表达方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方言土语,将政策条文解读为生活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更体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当看到村民们认真倾听、频频点头,收到物资时真诚地道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与价值。

此次同心村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却在志愿者心中种下了一颗关注乡村、服务基层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未来用更多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为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而这份关怀与支持,也将如同同心村的茶叶一般,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愈发醇厚的芬芳。

初审/曾伟伟 复审/邹万梅 终审/罗荣

志愿者对村书记进行采访

志愿者对茶厂厂长进行采访

志愿者在茶山进行土质检测

志愿者在柚子园进行土质检测

志愿者向村民宣讲相关知识

志愿者为村民讲解国家教育资助政策

上一条:科普助农踏乡土,知行合一绽芳华——化学与材料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十)
下一条:茶香飘满园,乡音共话通——化学与材料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八)

【关闭】

Copyright © 2018 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政编码:550018

文章详情

从茶山调研产业,向农户宣讲服务

——化学与材料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九)

 阅读:
发表于
2025-07-16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高地,肩负着服务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2日,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化”雨润乡,“材”助兴邦实践团带着活动物资,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同心村,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村民开展入户惠民宣传宣讲,搭建起高校与乡村之间的“连心桥”,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茶山测土研产,科技赋能助振兴

抵达同心村后,在村支书和当地有名的茶厂厂长的带领下,一同前往村内的核心产业区——云雾缭绕的茶山。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漫山遍野的茶树映入眼帘,村支书指着连绵的茶园介绍:“这片茶山是村里的‘金叶子’,不仅撑起了茶厂的发展,更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茶山之上,团队首先对村支书展开深入采访。据介绍,同心村共有1300多户人家,特色农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村里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合办红心柚产业,共培育种植红心柚一百多亩,每亩种植45株,通过科学管理与市场对接,红心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随后,志愿者从茶厂田老板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我们家种茶有几十年了,以前就是小打小闹,产量和品质都上不去。”田老板回忆道,为突破瓶颈,2020年他专程从北京邀请茶叶专家前来指导,从品种改良、种植技术优化到病虫害防治,一步步攻克难题。如今,茶厂已形成稳定的生产体系,以云雾茶为特色,主打翠峰、毛峰等绿茶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最忙时一天能有600名村民务工,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200多万斤,春茶价格更是卖到了800-1000元一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茶厂厂长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听完产业介绍,志愿者立刻投入到专业实践中。结合化学与材料专业知识,大家在茶山上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位点进行土质检测:茶山脚下、茶树种植区,以及茶山周边土层。通过携带的便携式检测设备,现场得出数据:土壤pH值为6.2,湿度68%,温度23℃。这样的土壤酸碱度和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团队成员们也期望着茶厂的茶叶生长愈加喜人。

柚园析土提质,生态护航促增收

离开茶山,团队继续前往当地红心柚种植区。在这里,大家同样开展了土质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5.0,湿度75%,温度26℃。红心柚喜酸性土壤,此地pH值刚好符合其生长需求,加上充足的湿度,为柚子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社区入户宣惠,政策传暖聚民心

随后,团队下至村落开展入户宣讲。成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药品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过期药品处理和合理用药;结合近期典型案例,普及防诈骗技巧,告诫村民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转账;围绕日常饮食,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大家注意食材新鲜度和烹饪卫生;针对老年人群体,重点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知识。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发现不少家庭有在校学生,志愿者特意详细宣讲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项资助措施,一一耐心说明,确保家长们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失学。同时,团队还为村民们送上了食盐、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小小的物资承载着浓浓的关怀,也让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在实践中成长,为振兴献力量

返程时,志愿者虽略显疲惫,心中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此次同心村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课”,志愿者们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对乡村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团队中的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宝贵机会。在茶山和红心柚种植区的土质检测中,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变成了手中的检测数据,大家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价值。通过与村支书、茶厂老板的交流,成员们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也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创业者为乡村振兴付出的艰辛努力。

而入户宣讲活动,则让志愿者学会了如何用真诚沟通架起与村民之间的桥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大家不断调整表达方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方言土语,将政策条文解读为生活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更体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当看到村民们认真倾听、频频点头,收到物资时真诚地道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与价值。

此次同心村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却在志愿者心中种下了一颗关注乡村、服务基层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未来用更多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为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而这份关怀与支持,也将如同同心村的茶叶一般,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愈发醇厚的芬芳。

初审/曾伟伟 复审/邹万梅 终审/罗荣

志愿者对村书记进行采访

志愿者对茶厂厂长进行采访

志愿者在茶山进行土质检测

志愿者在柚子园进行土质检测

志愿者向村民宣讲相关知识

志愿者为村民讲解国家教育资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