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上午9时,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乡音普语,‘话’聚同心”实践团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城东社区儿童之家,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开展系列课堂活动。科普互动、影视教学、朗诵挑战等多元形式,不仅为孩子们带来趣味语言文化体验,更在潜移默化中搭建起语言传承与文化认同的桥梁。活动期间,学校领导亲临慰问,为实践团注入温暖动力,让这场青春与童声的对话更添意义。
元素探秘:在知识启蒙中埋下“表达欲”的种子
上午的“元素探秘之旅”少儿科普互动讲堂,是实践团精心设计的“知识+表达”双重启蒙课。志愿者通过生动的元素周期表PPT,将抽象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日常知识——比如讲解“氧元素”时,联系“我们呼吸的空气”;介绍“碳元素”时,关联“铅笔芯和钻石的共同点”。讲解后的互动问答环节,更暗藏对“敢于表达”的鼓励:回答正确的孩子获得小手表,象征“珍惜每一次开口的机会”;答错的孩子收到啪啪圈和橡皮擦,传递“说错不可怕,再试一次就好”的包容。冷场时志愿者重新梳理知识点的耐心,则让孩子们明白“表达需要循序渐进”。这场活动的意义,远不止化学知识的普及:它以孩子感兴趣的科学话题为切入口,打破“不敢说话”的心理壁垒,让“主动表达”成为自然的行为。当孩子们举着奖品笑着说“我还想回答问题”时,普通话推广已从“任务”变成了“渴望”。
雅言童承:用经典朗诵唤醒语言与精神的共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在“雅言童承”普通话课堂上,孩子们的齐声朗诵回荡在儿童之家。这堂课程以“意义导入—示范学习—实践表达”为逻辑:先告诉孩子们“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桥梁’,能让更多人听到你的声音”;再通过教学小视频纠正发音细节;最后以《少年中国说》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朗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与力量。志愿者逐句带读时,会特意强调“字正腔圆”——“‘智’要读准第四声,像小树苗往上长”“‘强’的后鼻音要饱满,就像少年挺胸抬头的样子”。当孩子们从磕磕绊绊到流畅朗诵,不仅普通话发音更标准,更在文字中触摸到“少年责任”的精神内核。
这不仅是一堂普通话课,更是一次文化浸润:经典文本的韵律让孩子们体会到语言之美,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隐性传递,则让普通话成为承载精神力量的载体——孩子们说“读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有劲儿”,正是语言与精神共鸣的最好证明。
AI助力:用科技让“表达自信”可视化
下午3点的“字正腔圆・AI慧眼”挑战赛,让普通话学习有了“看得见的进步”。实践团自主研发的“语小烯”AI推普小助手,能实时给孩子们的发音打分。当孩子读完纸条上的句子,屏幕上跳出“9.6分” 的瞬间,脸上的惊喜藏不住;即使得分不高,志愿者也会指着AI标注的“需改进字词”耐心指导:“‘普通话’的‘话’声调再扬一点,试试?”
就在挑战赛进行时,校党委副书记邹晓青一行来到现场慰问,他们亲切看望实践团成员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详细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对推普实践团的创意与付出给予肯定,鼓励大家继续以青春力量推广普通话,助力语言文化传承。
颁奖环节的设计更具深意:“普通话闪耀之星”奖状认可当下的努力,“潜力之星”奖状则点燃未来的期待。自选奖品时,不少孩子选了不倒翁——“它倒了能站起来,就像我读错了能再读对”
科技在这里成为推普的“助力器”:AI的客观评分让“说好普通话”有了明确标准,而鼓励性的颁奖机制,则避免了“分数焦虑”,让孩子们明白“进步比完美更重要”。这种“科学+人文”的结合,让“敢说、想说、会说”的种子生根发芽。
“妙语棋航”:在游戏中玩转普通话
实践团开展了“妙语棋航”活动。该活动以大型飞行棋地图和骰子为核心道具,打造了一场 “玩中学” 的语言互动体验:孩子们通过投掷骰子决定前进格子,再根据落点格子的要求完成造句任务 —— 看似简单的游戏设计,实则暗藏对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引导。为让活动有序开展,实践团安排专人负责规则讲解,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说明 “怎么玩、怎么说”;同时配备专人维护秩序,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机会;另有专人负责拍摄记录,定格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口表达的瞬间。活动还为参与的孩子们准备了“闪耀之星”奖状及小礼品,用正向激励点燃他们的参与热情,全力保障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尽兴投入。
这一活动的价值,在于将“说普通话”从“任务式学习”转化为“沉浸式游戏”:当孩子们为了完成造句任务主动思考“怎么说更清楚”时,普通话的应用已成为自然需求;而集体游戏的形式,也让他们在同伴互动中感受到“用共同语言交流”的乐趣。
对孩子们而言,这是一次“发现语言乐趣”的启蒙——他们不仅学到知识,更收获了“敢于表达”的自信;对实践团而言,这是一次“理论落地”的成长——从策划到执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更深刻理解“推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对社区而言,这是一次“文化服务”的示范——证明普通话推广可以有趣、有效,为后续常态化活动提供参考。
未来,“乡音普语,‘话’聚同心”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成果继续前行。正如志愿者所说:“我们想让更多孩子知道,普通话能让他们的声音走得更远,而每一个愿意开口的孩子,都是语言文化最好的传承人。”
初审/曾伟伟 复审/邹万梅 终审/罗荣
校党委副书记邹晓青向志愿者了解“语小烯”
校党委副书记邹晓青一行与志愿者及孩子们合影
志愿者们给小朋友们科普“元素探秘之旅”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朗诵诗歌
小朋友用普通话与”语小烯“对话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玩“妙语棋航”造句挑战赛
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