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既需要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力,也离不开生态保护、民生关怀与知识普及的协同推进。为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化’雨润乡‘材’助兴邦”实践团于2025年7月13日前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观音沟及城东社区儿童之家,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开展生态检测、环保宣传、民生调研及关爱儿童等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聚焦生态与民生,扎根基层察实情
清晨8点30分,团队成员准时集合,带着水质检测仪器、土壤分析设备及调研问卷等物资,前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观音沟
观音沟作为当地重要的自然区域,其生态环境与周边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抵达后,团队首先在山脚开展水质检测工作。成员们分工明确,有的操作检测仪器;有的仔细记录各项数据;有的则负责数据初步整理与核对。经过检测与数据处理,最终得出观音沟水质的PPM值为223、μs值为422、温度为23℃,这些数据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了基础参考。
水质检测结束后,团队紧接着开展土质检测。成员们选取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分析,经处理后得出土壤PH值为5.9、温度25℃、湿度89%。土壤和水质是生态的基础,这些数据能帮助志愿者更直观地了解观音沟的生态现状,也为后续可能的生态保护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检测工作完成后,团队开始沿山路开展环保行动。成员们手持垃圾袋,一路爬山,仔细捡拾沿路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ya尽管山路不算平坦,但大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没人叫苦叫累。抵达半山腰时,已装满两大袋垃圾。团队成员发现,虽然沿途设有垃圾桶,但数量较少且分布距离较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垃圾乱丢现象的存在。环保不仅需要清理,更需要长期的习惯养成和设施完善,希望通过志愿者的行动,能带动更多人关注身边的环境。
下山途中,团队利用居民休息或往返的间隙,开展了民生调研活动。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居民交流,围绕垃圾分类、食品安全和防诈骗等话题进行了解,并向家中有在校学生的居民详细宣讲了国家资助政策。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足,日常生活中基本不进行分类,认为“垃圾装在一起扔了就行”;在饮食方面,居民们几乎不吃油炸食品,但选择就餐时更看重价格,对健康因素的考量相对较少;值得肯定的是,居民们对防诈骗知识较为了解,警惕性也较高,“村里经常有宣传,电视上也讲,陌生人的电话、链接我们都不会信。”一位受访的大叔说道。对于国家资助政策,居民们纷纷表示感谢,认为这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下午,团队转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社区的儿童之家,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心准备的告别活动。抵达后,成员们立刻投入到场地布置中:有的小心翼翼地张贴横幅,确保位置端正、字迹清晰;有的认真地吹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将其扎成束,点缀在活动现场;还有的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陪他们玩游戏、讲故事,很快就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下午6点,告别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团队成员带来的青春洋溢的歌曲演唱,也有充满活力的舞蹈表演,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活动中较受欢迎的环节是趣味化学实验展示。团队成员用简单的材料,向孩子们演示了“大象牙膏”“熔岩灯”“火焰掌”等安全有趣的实验,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一旁,不停地提问,成员们耐心地一一解答,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活动最后,全体成员共同演唱了歌曲《我们的明天》,真挚的歌声传递着不舍与祝福。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仔细收拾好场地,将桌椅摆放整齐,清理掉垃圾,才依依不舍地与孩子们告别。虽然相处的时间很短,但孩子们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感觉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实践增才干,服务促成长
一天的实践活动充实而有意义,对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三下乡”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成长与历练。
团队将课堂上学到的化学检测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水质、土质检测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操作技能,更深刻理解了专业知识与基层需求的结合点,明白了“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环保行动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让成员们意识到,生态保护需要从点滴做起,更需要长期坚持。
在民生调研中,团队近距离接触居民生活,了解到他们在垃圾分类、饮食健康等方面的真实状况。这不仅让成员们看到了基层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让大家明白,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更多耐心与引导,要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习惯的改变。而居民们对防诈骗的警惕性,也让团队看到了基层宣传工作的成效,为后续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借鉴。
在儿童之家的活动,让成员们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与责任的重量。与孩子们的相处虽然短暂,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也让大家意识到,关爱儿童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与引导。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团队成员们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在服务中收获了成长,明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付出。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肩负起时代责任,将所学知识与基层需求相结合,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初审/曾伟伟 复审/邹万梅 终审/罗荣
志愿者进行水质检测
志愿者进行土质检测
志愿者沿路进行环保行动
志愿者对居民进行资助政策宣讲
志愿者在布置场地
实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