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服务基层,7月10日,化学与材料学院燃“材”化火,趣染乡田实践团一行抵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邛江古镇,开展科普调研与知识普及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文化参观及互动教学,将化学知识与当地生活场景相结合,推动科学普及工作落地见效。
走访古镇深挖:萃取生活中的化学素材
当天上午9点,团队在印江古镇开展调研走访。与当地茶农进行交流,了解到其种植的茶叶凭借优良品质,在5月举办的昆明中国南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和他们探讨茶叶储存技巧和氧化防潮知识;走访从事餐饮外卖服务的商户,该商户主营一日三餐外卖业务,其食材保鲜方式与日常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调研期间,团队向古镇儿童展示“火焰掌”“熔岩灯”等化学实验,激发了孩子们对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不少孩子表示“化学像魔法一样有趣”。在印江博物馆,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传统工艺的同时,还感受了传统工艺中材料化学的智慧。
趣味互动教学:从作业辅导到科学课堂
15点,随着一声声“老师你们好,志愿者你们好”的声音响起,科普团的成员们来到城东社区儿童之家,有的辅导小学生作业,有的耐心解答数学题中的疑惑,用形象的例子帮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有的细致检查作业,纠正字词错误并讲解语法要点;还有的关注着孩子们的作业进度,提醒他们合理安排时间。遇到学习有困难的小学生,成员们会蹲下身来,一对一地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慢慢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在完成作业辅导后,科普团正式开展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活动中,大家各负其责,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过PPT展示与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对化学知识进行讲解:任欣瑞围绕“乙烯特工队-水果大作战”主题,讲解乙烯的催熟作用,结合PPT图片引导孩子们思考水果成熟的原理,并列举具有催熟作用的水果;李东平以“害羞的苹果”为切入点,通过苹果氧化变色的实例,生动解析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保存切开的水果;田娇在“可乐清洁工-大作战”环节,通过对比实验图片和有趣的动画,讲解可乐去除铁锈的化学原理和长期喝可乐的危害。期间,团队设置提问互动环节,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小奖品奖励。活动最后,成员们预告了次日课程安排,鼓励孩子们持续参与学习,积极动手实验。
总结实践所得:明确科普工作前行方向
此次活动,对化学科普团而言是一次兼具实践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探索。通过上午的调研,团队不仅收集了与地方特色产业相关的材料,更从茶叶储存、食材保鲜、传统工艺中提炼出可转化为科普内容的化学知识点,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下午的儿童之家科普活动,则通过贴近生活的讲解与互动,有效激发了儿童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让抽象的化学原理变得可知可感。科普团成员表示,本次活动实现了“从生活中学习科学,用科学解读生活”的目标,未来将继续优化科普形式,让科学知识更广泛地融入基层生活,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初审/曾伟伟 复审/邹万梅 终审/罗荣
科普团在邛江古镇合影
志愿者与古镇居民合影
志愿者辅导小学生写作业
科普课堂合影